第1章 項目概述
1.1項目概述
近幾年,政府對基層衛生機構影像診斷設備的投入有明顯增加,相比之下,對影像診斷專業人員的培養相對滯后。目前的狀況是基層衛生機構影像診斷專業人員嚴重匱乏、尤其缺少有經驗的影像診斷醫師,同時開展影像檢査項目有限,并且時有與影像診斷相關的醫療糾紛發生。有不少只需在基層衛生機構檢查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的患者,反而到“大型醫院”排長隊做影像檢査;基層醫療機構影像檢査工作量不足,導致醫療資源浪費。
針對上述現狀,基層衛生機構的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聘請“大型醫院”的影像專家為顧問或設立專家診斷日。有些條件較好的“大型醫院”通過互聯網建立了影像診斷中心。但是,目前的影像專家診斷方式和遠程診斷中心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點:
1.大型醫院”影像診斷科的工作量嚴重超負荷,影像專家的工作往往自顧不暇,外出診斷勢必影響本職工作;即使能抽出時間,也只能利用有限時間顧及少數基層衛生機構
2.現有通過互聯網建立的影像診斷中心,并不適用于基層衛生機構,因為大部分基層衛生機構都并不具備通過互聯網上傳影像圖像的條件
1.2項目背景
遠程醫療正成為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一項樞紐工程,它是解決國內當前醫療資源不平衡、落實強基層分級診療制度的最佳方案之一。遠程醫療的普及還涉及到醫療體制改革、醫療產業發展、醫療服務提升等其它重要方面,而它的所有功能最終將通過技術平臺的建設與全面落實而實現。
互聯網技術及混合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國產遠程醫療技術平臺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自2017年8月開始,杭州奧西在遠程醫療技術的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歷時2年研發,影像云平臺中的遠程影像診斷系統已經成熟并已投入部分醫院實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反響。
第2章 平臺架構方案
2.1 影像云平臺架構
奧西影像云平臺是基于RubikStack©混合云架構,融合DICOM3.0國際標準設計,利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和云存儲技術,無縫對接醫院PACS系統,以高性價比硬件及醫療影像數據的存儲、傳輸、管理及各種場景的移動應用構成奧西影像云服務,使醫療機構可以與醫聯體/區域內的醫院影像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影像云服務包含了云存儲、云診斷(遠程影像診斷)、云會診、云影像及報告等模塊,為醫院、醫生、患者提供完整的閉環服務。

第3章 遠程影像診斷方案
遠程影像診斷系統突破了局域網絡限制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信息交流的不足,實現了DICOM圖像的專用網絡傳輸,客戶端無須安裝專用的DICOM瀏覽程序僅借助瀏覽器即可實現圖像的查詢、傳輸、瀏覽、處理等工作。打破了傳統的單純局限于醫學信息及圖像下載瀏覽的模式,充分利用服務器與客戶端的交互功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無邊界傳輸。
奧西遠程影像診斷解決方案,在不改變現有PACS基礎上,將醫院現有的PACS影像、診療信息的查詢通過前置機傳輸到智能互聯網終端和移動智能終端上,借助無線網絡技術,使醫生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患者的影像及診斷資料,給出專業準確的診斷結果。
醫院有先進的影像檢查設備,但卻缺乏影像診斷醫生,可使用影像托管模式,委托杭州樹蘭醫院影像診斷中心的專家每月出具一定量的診斷報告,并按月支付給樹蘭醫院一定的遠程影像診斷托管費用。
醫院只需配備影像設備操作技師和一臺診斷服務器,診斷服務器直接連接影像設備或PACS服務器,患者在醫院做影像檢查,通過網絡將需遠程診斷的患者檢查信息上傳到影像云平臺,樹蘭醫院診斷中心專家通過平臺查閱病人醫學影像,直接出具影像診斷報告,醫院收到診斷報告后直接打印并發放給病人。如下圖所示:

此方式解決影像診斷人員缺乏問題,而報告出自遠程知名專家,實現患者就近就醫,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
平臺優勢
奧西影像云平臺及遠程影像診斷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可擴展性
提供多種標準化數據接口、輸出接口,可與第三方產品靈活集成?膳c任醫院信息與存儲系統進行無縫連接和整合。
2)多平臺支持
在電腦端采用B/S架構,普通電腦無需安裝任何軟件,便于醫院的實施與維護。針對安卓、IOS、WIN 8等系統采用APP客戶端模式,方便用戶調閱。
3)影像處理功能
包含標準的PACS工作站影像處理功能,如窗寬窗位調節、圖像局部放大、圖像縮放、圖像平移、圖像旋轉、窗口布局、圖像布局、多序列同步、序列自動播放、偽彩色、CT掃描定位線、圖像保存、圖像測量、文字備注等功能。
4)高速傳遞技術
采用領先的影像處理引擎,解決了Internet網絡的遠程影像實時查閱與診斷,影像的傳輸速度數倍于傳統產品。適用于多種網絡:ADSL、3G網絡、專線、WIFI等都可以快速訪問影像、文字信息
5)云存儲技術
符合DICOM 3.0國際標準,無需另建DICOM影像存儲服務器,系統根據用戶需求,按需調用醫院原DICOM影像云存儲數據。院外遠程影像傳輸直接在云平臺處理,無需傳輸到本地,保證了資料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權拷貝